• 不锈钢加工厂
  • 不锈钢加工厂
  • 彩色不锈钢板
  • 不锈钢加工厂

最新公告:   无锡昌万金属制品调整与组合,成功地实现了产品品牌化、经营诚信化、目标国际化,在不锈钢市场诠释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概念,成为无锡不锈钢行业的一枝独秀。  公司位于大型“江苏东方钢材城”,地处新312国道延伸段北环路旁,沪宁、沿江、京沪、锡澄、锡宜(宁杭)5条高速公路纵横交汇,东临锡港路,西近锡沙二线, 南靠北环路,北依沪宁高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公司自组建以来,在“合作、诚信、高效、创新”的经营理念的指导下,以“尊重、诚信、卓越”为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先后与广州联众、山西太钢、宁波宝新、上海宝钢、上海克虏伯、昆山大庚、台湾烨联、南非哥伦布、比利时阿贝德、芬兰奥托昆普、韩国浦项、瑞典阿维斯塔... 专业生产不锈钢加工无锡不锈钢管

地址:无锡市锡港路108号
工厂地址:无锡新区硕放镇南开路红绿灯左转100米
电 话:0510-68795107
传 真:0510-83631219
手 机:13771041262
网 址:www.wxxyfgy.com
邮 箱:596181598@QQ.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第一产能大省”江苏大手笔去产能

2017-12-08 09:56:19 点击数:

去产能,不少地方虽知其重要,却一舍不得,二怕困难。江苏省工业产值居全国首位,其产能在国内总体上不算落后,然而在去除相对落后、过剩,甚至尚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能时,却表现出引人注目的主动性,所去除的产能在国内占了很大比重,相当于某些中小国家全国的产能。他们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想的?今后又准备怎么做?

江苏省工业总产值长期稳居全国首位,2016年已达16.17万亿元,有“第一产能大省”之称。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先行地区,江苏省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率先基本现代化为己任,猛力去除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甚至是不够先进的产能。种种做法,引起人们关注。

多管齐下去产能远超任务量

作为第一工业大省,江苏省长期重视制造业企业的更新换代。在2011年全省范围开始实施的“转型升级工程”中,去除落后产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虽然其中并没有对江苏设定具体任务,但江苏自加压力,给自己确定5年内压缩钢铁700万吨、水泥1000万吨、普通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船舶1000万载重吨的产能目标。

这个本已很高的目标,在实行过程中又被大大突破。到今天,仅过去4年,江苏已累计淘汰钢铁产能2061万吨,超过世界第13位的墨西哥全国的钢产量;淘汰船舶产能3000万载重吨,约占全国产能的40%;煤炭去产能1000多万吨,去掉了全省产能的40%;平板玻璃去产能1112万重量箱,约占年产量的25%;淘汰水泥产能1873万吨,超过目前全省水泥年产量10%。

江苏省经信委产业处副处长宋连政说:“我们2015年已经把技术标准上落后的钢铁产能基本淘汰完毕,但国家2016年又给江苏下达了钢铁去产能任务,于是,我们又进一步压缩在市场上还有销路的1750万吨,相当于伊朗或法国的全国产量。”

江苏各地对于去产能的积极态度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以徐州市为例,该市承担了全省煤炭去产能的全部任务,仅2016年,就将2422万吨核定产能压掉了1044万吨。关掉的12对矿井是国家认定的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的示范单位。今年,徐州还主动退出一些虽然不够先进,但合法、有销路的钢铁产能,仅拆除“宁峰钢铁”的一台75吨电炉和“兴达钢铁”的一台45吨转炉,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就相当于损失16个亿。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停止去产能的步伐。

“江苏是第一工业大省,去产能也要带头。舍不得,会找各种理由推托,真正看到了去产能的战略意义,就能下定决心,找出办法。”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说。王志忠指出,江苏去产能,十分重视给出政策依据,调整产业政策,在产业目录中剔除落后产能,再分解指标直达企业,进行严格考核。此外,还注重帮助企业寻找出路,提供“托底”补助,对转型企业给予便利,激发企业自身去产能积极性。

船舶行业是扬州市支柱产业之一,大量管理乱、水平低、污染环境的小船厂分布在7条河流、8座岛屿周围。在小船厂密布的槐泗镇,所有船厂一年的税收贡献只有8万元,而为了修缮被船厂车辆压坏的道路就要2000万元。2013年,扬州市人大通过《“七河八岛”区域生态保护决议》,使船舶去产能找到了合法依据。到2016年底,已去除落后产能300万载重吨。槐泗镇腾出空地550亩,其中460多亩复垦为良田,还准备建一座古运河船舶博物馆。

去除落后产能不等于不要产能。位于宿迁市的江苏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抓住“一带一路”的机会,走出了一条“产能转移、产品转型”的路径,将一条500T/D的浮法玻璃生产线转移到尼日利亚,不仅化解了321.2万重量箱产能,也帮助尼日利亚填补了该产能的空白。同时,企业利用产能转移获得的红利,新建一条电子玻璃生产线,最薄可生产0.15mm的超薄浮法电子玻璃,一举打破国际垄断。

有些产能并不落后,但在江苏生产没有优势,也在江苏去产能之列。地处徐州沛县的江苏大屯铝业公司,是2014年建设投产从事电解铝的一家中央企业,产能10万吨,设备价值近12亿元。因为耗电量太大,在沛县既无电价优势,也无原料优势,于是,江苏省、徐州市和沛县三级政府出面,帮助他们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到生产条件较好的内蒙古蒙泰集团,另外部分转移到马来西亚和越南。

志在国际领先舍得坛坛罐罐

如果没有巨大的好处,谁也不会舍得抛弃多年辛苦积累起来的生产能力。江苏省近年以异乎寻常的力度去产能,正是因为看到同样的土地上从事不同产业,收益大不相同。甩掉落后、过剩、不够先进产能的包袱,已经让他们看到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的显著成效。

“富者思来年,穷者顾眼前。越是发达的地区,越要重视去除落后产能。舍得坛坛罐罐,才能向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基地轻装前进。”苏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李忠说。由于长期积累,苏州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优势比较明显。即使维持现有产能,日子也不会过不下去,但苏州早已习惯把目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以此确定自己的产业走向。

“4.35万亩!这是苏州近几年去产能腾出的土地。”李忠有些激动地说,“在寸土寸金的苏州,这意味着难以想象的发展空间。”

2010年以来,苏州市绝大部分去产能工作都是主动实施的“提标淘汰”。到2015年底,共淘汰造纸13.5万吨,小火电32.5万千瓦,水泥466万吨,铅酸蓄电池94万千伏安时,印染6.7万米及抹布120万匹。近3年,全市实际完成关停及实施低效产能淘汰工业企业3347家。未来3年,仅化工企业就还将压减352家,压减比例达到30.3%。

腾出的空间干什么?据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介绍,到2020年,苏州市R&D占GDP比重将达到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以微纳制造为代表的纳米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自主安全可控的半导体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光纤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产业基地;光伏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超过2500亿元……苏州向着“创新引领的世界高端产业名城”目标,继续前行。

对于在去产能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的企业,江苏各地绝不抛弃,千方百计帮助其另谋出路。有的是利用独特资源,华丽转身。如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的南钢冶山矿业,因铁矿石资源枯竭、市场价格断崖式下降的双重挤压,仅2014、2015两年就亏损1亿元,只得停产。六合区政府和冶山镇政府抓住南京江北新区获批的机遇,将企业数十年挖出的长1000多米、宽200多米、深100多米的巨大矿坑与山体风貌相结合,包装成为江苏最大的人工大峡谷,同周边已经打响品牌的金牛湖风景区一体开发,形成山水相融的独特旅游资源。工业的“负资产”变成了后工业时代的优质资产。

有的是对停产企业注入资本,更换管理层,进行重组。2013年,常州盛洲铜业因铜产业产能过剩、经营不善等问题,被迫停产。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及时介入,引进3家实力雄厚的公司联合重新组为一家新公司——南海铜业,新公司重新定位企业优势及市场需求,淘汰了低端产品电解铜3万多吨产能,增加高端产品精密铜管、铜丝,原公司600多名职工几乎全部留下,实现了“停产不关门,重组不走人”。

对于“净身退出”的企业,江苏则采取社会政策全面保障,稳妥安置好企业职工。如江苏沙钢集团锡兴特钢有限公司,在去产能的过程中面临如何安置5000多名员工的关键问题。对此,无锡市依照“就高”和“托底”两个原则,对于工资标准高于企业平均工资的职工按其实际工资水平进行补偿,低于平均工资的,则按平均工资补偿。通过“集团内化、行业转化、区域消化”等途径,给予职工自主选择再就业的机会,有效解决了六成以上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有序换血探索常态化机制

江苏各地在实践中发现,“去产能”绝不是几年、十几年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必须探索建立一种“可持续去产能”的长效机制,减少资源浪费和社会动荡,让产业更新更有计划,更加高效。

徐矿集团是江苏省政府直属的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已有135年煤炭开采历史。集团党委副书记苏意隆说:“长期以来,我们不断扩大产能,也注意安全生产、清洁生产,但没有看到‘去产能’的重要性。遇到市场不景气,产能严重过剩,各种矛盾就爆发了。”2015年,集团煤炭业务亏损超过12亿元,5万在职职工连每年一次的体检都取消了。

回头一看,徐矿的很多矿井深度已达一千多米,不仅采掘成本与售价倒挂,还容易引发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2016年,徐矿不得不“壮士断腕”——关闭矿井16对,共计退出省内外产能1295万吨,累计分流安置职工2.6万人。为防止突发事件,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当时分管去产能的副省长不得不请假回徐州坐镇指挥下岗职工安置工作。

由于江苏省、徐州市高度重视,拿出18亿资金支持,又上下动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徐矿基本平稳有序地完成了两万多职工的分流安置。苏意隆说,回想起来,不论是全面清理外部用工,办理职工内退,解除劳动合同,还是内部转岗分流,动员部分职工提前离岗休息,或安置长病长伤人员,均十分艰难。

“如果早能‘有序换血’去产能,就不至于猛烈地减员、减薪、减福利。我们不能再走先盲目扩张,再猛去产能这样的老路了。”徐州矿务集团主持工作的副董事长冯兴振说。

记者在江苏基层调研时了解到,一方面,去产能已让许多地区深感压力;另一方面,以国际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为标准,这个工业大省亟待去除的落后、过剩产能之大,令人意外。

“许多人以为苏南地区工业已经很发达,土地上布满先进企业,以至于已经‘无地可用’,其实不然。对照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可以压缩的产能还非常多。也可以说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还非常大。”常熟市委副书记韩卫兵说。

常熟市国土局副局长张林元说:“表面上,常熟建设用地超过29%,已突破不超过28%的国际惯例,似乎真的是‘无地可用了’。然而,三十多年前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苏南村镇工业,占地过多,水平过低。只有大规模去产能,才能挖掘出巨大的潜力。”

2015年,常熟市对本市村级工业用地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布局分散、规模小、碎片化、资源浪费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市村域内工业建设用地总量达到了5.24万亩,1800多个零星地块上分布着各类工业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6934家。许多企业与居民区互相包围。很多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彼此间相对孤立。缺乏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分工协作,集群优势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大多数企业处于贴牌加工,模仿加工的阶段,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同质化现象突出。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获得市场生存空间,不仅带来企业相互间的过度竞争,也制约着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为此,常熟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村级工业用地整合优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专门的规划,到2030年之前,通过村级工业用地整合优化,提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

记者了解到,常熟市村级工业企业这种现状,在苏南各地比较普遍。各地也都在采取类似的措施,在土地存量上挖掘潜力。等待着他们的,至少将是数十年持续不断去产能的艰巨任务。

为了实现去产能常态化,形成平稳有序的产业更新升级机制,苏州市开展了一项“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2013年6月开始试点,2017年1月全市全面推开。

一是建立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动态掌握全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状况。目前,信息系统共归集工业企业11.5万家,采集全市各个板块的工商、税务、国土、环保等13个部门的相关数据740多万条,做到规上规下企业全覆盖。各地各部门依托信息系统每月采集的企业销售、税收、用电等数据,进行区域、行业等多维度分析,叠加安全、排污、能耗等约束性要求,研发、品牌、质量、专利、诚信等激励性要求,提高了运行监测的准确性。

二是建立以“亩产论英雄”与“创新论英雄”相结合、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导向的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制定企业综合评价工作意见,出台企业综合评价办法,明确企业综合评价体系设6项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企业综合评价工作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各市(区)为主体组织实施,每年开展一次。对不同类别企业实行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政策和差别化的管理服务,优先发展A类企业(评价得分排在前20%),支持发展B类企业(评价得分排在20%—60%之间),提升发展C类企业(评价得分排在60%—95%之间),限制发展D类企业(评价得分排在后5%)。

三是以评价分类结果为依据加强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建立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机制,集中资源要素发展优势产业,依法依规淘汰低效低端产业。运用大数据开展环境整治、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低效用地再开发等重点工作。全面对接《苏州制造2025》行动计划,为智能制造、品牌战略、“一带一路”走出去、市场开拓等提供基础数据和动态信息。

“类似苏州这种机制,全省也要搞。今后,去能工作要常态化,不断调整产业目录,不断更新;要站在全球前列,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走向智能制造。力争去产能的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好。”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说。

 无锡昌万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拔打13812260514联系,以便本网尽快处理。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若咨询有关产品信息请拨打13771041262.

版权所有:无锡昌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03-2011 地址:无锡市锡港路108号 工厂地址:无锡新区硕放镇南开路红绿灯左转100米
电 话:0510-68795107 传 真:0510-83631219 网 址:www.wxxyfgy.com 邮 箱:596181598@QQ.com 手机:13376208156 13771041262 联系人:陈经理
无锡昌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不锈钢加工厂,彩色不锈钢板,无锡不锈钢管202不锈钢,304L不锈钢,超宽不锈钢板  
本网站排名由 无锡众鼎软件 全程维护 苏ICP备15050163号-1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