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无锡市锡港路108号
工厂地址:无锡新区硕放镇南开路红绿灯左转100米
电 话:0510-68795107
传 真:0510-83631219
手 机:13771041262
网 址:www.wxxyfgy.com
邮 箱:596181598@QQ.com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乃至实现 “两步走”战略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经过认真学习和扩展阅读,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本文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脉络可以概括为:一个切入点、一个突破口、一个根本途径、一个认识的误区、一个危险以及一个抓手。
一、切入点指供给侧。在现阶段突出供给侧,是一个冷静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后的现实选择,是原有增长模式和政策调控手段失灵之后的必然结果。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无非是来自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项政策工具。
投资: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囿于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已经很难维持原有规模;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保住GDP增长做出了贡献,却同时推高了房价,造成资产泡沫,提升了经济运行成本,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总之,在全社会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继续依靠原有发展模式,利用投资拉动经济难以为继。
消费:近几年内需不断扩大,国民消费增长迅速,2016年消费拉动GDP首次超过投资,显示出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向好。然而,应该清醒的看到,一方面消费的增长受制于收入增长速度,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消费的结构仍需优化,特别是资产泡沫严重抑制了消费增长。总之,短期内消费增长无法弥补投资下降带来的损失。
出口:一方面,国际经济虽然复苏,但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相对乏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如最近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这些因素都决定出口很难保持我国加入WTO之后这十几年来的快速增长。
财政政策:限于地方政府债务高企,难以为继。同时,财政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影响了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创新发展。
货币政策: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部分跌入流动性陷阱,即无论投入再多流动性,都不会进入实体经济,而只会在金融系统和房地产空转,除了推高资产泡沫,无法起到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
综上,需求侧及其政策工具已经无法有效拉动和刺激经济发展,下一步只能以供给侧为切入点。
二、突破口指结构性。在确定以供给侧为切入点的前提下,仔细研究便会发现,在供给侧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等各项要素之中,只有优化供给侧结构,也即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唯一的突破口。
劳动力:我国劳动力供给已经接近,甚至可能已经跨过刘易斯拐点,虽然实行了全面放开2孩政策,但实践证明收效甚微,中国接下来很可能进入“未富先老”的状态,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隐患。指望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改善供给侧条件不现实。
土地:属于相对固定的要素,很难出现增量变化。
资本:如前所述,全社会金融风险累加,进入去杠杆化解风险的关键期。同时流动性陷阱又使得投资实体经济无利可图。短期内资本也很难成为供给侧改革取得突破的方向。
综上,在供给侧诸多要素中,只有升级产业结构,改变重大结构性失衡,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唯一可行的突破口。
三、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病根都是体制问题。原有增长模式下盲目追求GDP的行为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一方面某些领域过度投资产能过剩;一方面某些行业短板突出无法满足需求。总体看产业结构低端,同时前期刺激经济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助长了经济结构失衡,造成低端产业无序发展,反而成为限制产业结构升级的枷锁。整个社会制度性交易成本畸高,税费负担重,资产泡沫进一步推高了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在诸多干扰下未能实现市场配置,存在大量错配现象,整体效率低下。财政、税收和经济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营商环境需要不断改善。
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必须也只能依赖于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全方位降低企业经营的实质成本和交易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减税、加强制度供给、提高经济信息化水平、完善市场机制和体系、严控资产泡沫等等。
二是深层次消除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各类藩篱。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行政审批、减少政府直接管控、抑制过度政策调节欲望、科学定位监管防止金融压抑等等。
三是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这一指示,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稳定企业家预期,加强产业配套条件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总体环境。
四是努力维护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坚持全面开放的大方向,延续用开放倒逼改革的成功经验,通过“走出去”消化一部分过剩产能。要深刻和正确理解我国发展阶段的特点,实事求是,把握好韬光养晦和积极作为之间的度,着力避免贸易战和零和博弈。
最终目标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供给侧改革实现的根本途径。
四、认识误区是指将供给侧改革等同于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区别就在于供给学派在减税和减少政府干预之外,还进一步主张通过私有化来重建自由市场,恢复市场机制的弹性和企业家精神。这一点显然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我国后发国家的发展阶段定位都不符合。因此,一定不能将供给侧改革等同于西方供给学派,这是一个道路和方向的选择问题。
五、危险是供给侧改革方向偏离初衷导致优汰劣胜。近几年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三去一降一补”获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表现在退出了一定以钢铁和煤炭为代表的落后产能,严控风险去杠杆取得一定进展,房地产库存消化显著等等。然而,在充分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一阶段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这也是下一阶段深化改革中应着力修正和避免的误区。简单的说,现阶段供给侧改革在一些地区去产能的过程中,暴露出没有遵从市场规律,简单地一刀切,为了去产能而去产能,导致一些有发展活力的中小企业被错杀,本应优胜劣汰,最后结果却成了逆向选择的优汰劣胜。
造成这一结果,本文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是地方政府出于维稳、保护地方国企、减少失业、规避风险等目的,片面地从地方利益和自身免责出发,把淘汰落后产能简单地等同于通过削减民营经济来保护国有企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国进民退。
二是一些金融机构在严监管前提下,出于规避风险和“不出错”的考虑,消极经营,削减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头寸。同时一些本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融资的途径如创业板、新三板也由于种种原因陷于沉寂。总之,严监管没有错,却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在决定淘汰标准时仅仅考虑技术水平等因素,忽视了落后的治理结构和低下的管理水平等因素。实际上,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同样会导致竞争力的低下,其危害与技术落后并无二致。因此,在判断何为落后产能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技术和管理因素。
六、抓手是资本市场。如前所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要从这个根本目标上着手,让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产权资源的配置问题。
产权是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制度安排。产权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它的功能包括激励、约束、资源配置能、协调等。合理配置产权资源能够解决妨碍市场竞争和出清的障碍,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帕累托改进。目前供给侧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产权配置效率,或者说缺乏有效的市场化产权资源配置手段,因此在改革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只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导致错杀了一些具有活力的经济元素。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等同于供给学派,不能采用私有化的手段,但同样不能忽视产权配置的重要意义,同样要将恢复市场弹性和企业家精神作为目标。要实现对产权资源的市场化合理配置,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可绕过和忽视的重要抓手。
对资本市场的功能应该有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的理解和把握,其意义绝不仅限于实现直接融资,其核心功能在于配置产权资源。一方面,资本市场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 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形成股票价格、在企业增发时为增发股份定价、在企业重组时为企业股份定价等价值发现功能,无时无刻不在发现资本价值,为资本及凝结于其中的管理者才能、公司发展炸略、行业前景、规模效益等要素打分和估价,进而督促管理者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长期盈利能力,推动产业整合,促使企业这个市场的细胞按照最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样式不断适应和改变,最终提升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如果说央行因为作为“最后贷款人”,收取法定准备金,决定货币供应量,实际掌控了一个经济体的信贷规模与政策导向,从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那么资本市场由于掌握了产权这种资源的配置权,而产权的状况进而会通过企业,决定其他要素的配置效率。因此资本市场实际上透过企业产权决定了全社会各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可被称为“市场的市场”,这是资本市场意义和功能的准确定位。
由此,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产业结构、改变重大结构性失衡、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产权资源配置的功能,努力达到通过资本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规模、治理结构、发展战略的目标,决定谁会被改革大潮所淘汰,实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胜劣汰,恢复市场弹性和企业家精神,最终通过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无锡昌万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拔打13812260514联系,以便本网尽快处理。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若咨询有关产品信息请拨打13771041262或13812260514.
版权所有:无锡昌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03-2011 地址:无锡市锡港路108号 工厂地址:无锡新区硕放镇南开路红绿灯左转100米
电 话:0510-68795107 传 真:0510-83631219 网 址:www.wxxyfgy.com 邮 箱:596181598@QQ.com 手机:13376208156 13771041262 联系人:陈经理
无锡昌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不锈钢加工厂,彩色不锈钢板,无锡不锈钢管202不锈钢,304L不锈钢,超宽不锈钢板
本网站排名由 无锡众鼎软件 全程维护 苏ICP备15050163号-1 免责声明